什么塑造了我?
0
缘起。
和一帮新老朋友,新春欢聚,难得的开心。在对的磁场里,不说话,也觉得安然自得。
- 当你欲言又止,低头倾听,会感动于,有人突然叫起你的名字,看着你:“你刚才想说什么?”
- 当你刚喝完水,正参与大家热烈地讨论,会感动于,有人提起水壶,默默给你满上。
- 当你发言完毕,不知道讲得如何,会感动于,有人递给你一个眼神,竖起一个大拇指。
- …
虽然那刻,你未明说。但人往往会彼此传染习性,而细节最然,当你感受到什么,便会想着回馈什么。
以前的我呢,总被分寸束缚着,瞻前顾后,许多事情念头起,便被自己的各种理由搪塞回,错过许多有意思的人与事。
现在的我,异国他乡,朋友多是机缘相遇,想着人生也就一万多个昼夜,若遇投缘人,管什么来日方长,能让日子发光的事,只要合情合理,想做就做呗。分寸什么的,就少说多做咯。
朋友间,玩起真心话大冒险,总是要打开记忆之书,去看看以前的自己。
于是在第二天午后醒来,一个问题便冒到脑海:
到底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我?
1
当然一句流行语可概括:人的一生,取决于读过的书,遇到的人和走过的路。
在回顾之前,先警告一下自己。
- 人的记忆多半是虚实交错。
- 人是变化的,而不是静止的。
- 人总是善于合理化自己的处境。
-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,敏感是自我的软肋。
2
Honesty is best policy. - Charlie Munger
就书影而言,
- 初中,多浏览「读者」一类的杂志,想做一个温暖的人。
- 高中,看「南方周末」,追「越狱」,「迷失」那些美剧,想做一个聪明的好人。
- 大学前期,逛「知乎」和「TED」平台,想做一个进取于专业化的人。
- 大学后期,通读「查理芒格」,「阳志平」这些人的系列作品,想做一个科学的人。
骨骼渐成,血肉未丰。
人生主题变得明晰:探索如何成为一棵树?
3
人的记忆总是虚虚实实,大脑总是借着我们的记忆编织着我们想象的梦,再回首,我们便开始信誓旦旦地诉说当年。 by 小象
就人而言,抬头放空,我大脑都浮现了谁?
- 小学五年级,想学山水画,联系了同在一个小区的美术老师,电话里,话赶话,彼此听不清,老师突然停下来,轻声细语说:你先。我顿了一下,一股莫名的感动流入心中。后来想想,可能是因为在大人局中,一般小孩都是没有说话权的。我一直不知道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什么,礼貌,尊重还是什么。但我知道那一刻让我感到很舒服。于是,以后遇到这种情况,我都会停下来,让别人先讲。
- 还是小学,记得当时班上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同学。我呢,因为刚转学,觉得英语不好,去英语老师家补习,老师不收钱,于是父亲就送了几箱牛奶。在老师家,经常遇到那个同学。后来了解,那个调皮的同学父母离异,和老师住的特别近,老师让他天天去她家写作业,免费辅导他。再后来,大概是初中的时候,我听说老师因病去世了,内心像是遭了一道雷劈,好怀念这位老师,想想老师留给我的影响,大概我总是喜欢帮助弱势的一方。
- …
- 我初高中在学校,大概是因为被定性为「三好学生」,恰好又内向,所以与人总是觉得有一段距离。那时,会有某种错觉,是不是那种风靡学校的「坏小子」才是酷的?所以之后有一段「自我叛逆期」,表现为总是用「利己」的口吻表达自己做事的目的,尽管我不是那样想的,但那时的我觉得这样更显得我像一个「正常」的人,更容易与人接近。很久之后,才发现,这只是因为年少,不明是非,误丢掉了那些原本美好的品质。这有点像最近看到的一则感慨: Something I’ve discovered as I’ve gotten older that I didn’t understand when I was young: Being an asshole is easy. Being cruel, tearing things down, sabotaging things - easy. You don’t need to be smart. But being good? Building things, lifting people up? It’s HARD.
- …
决定你人生幸福其实就是身边的那几个人。而人相比于书影,更多是潜移默化在感染你。
所以,遇到投缘的人,变得想要主动地珍惜,而不是任由时光丢失了联系。
4
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,十年八年是指缝之间。而年轻人,三年五载是一生一世。
by《半生缘》
就路而言,
- 村镇小学,我十岁生日,因为亲戚关系,邀请了学校校长老师一起来我姑父家吃饭,感受人生第一次自己的「大场面」。
- 县城小学三年级,和同学第一次表演相声,幸好有桌子,掩饰了我一直在颤抖的腿。
- 县城小学,参考奥数比赛训练班,结识了几位少年好友,因为转学我都丢失了联系。
- 城市小学,去学山水画,发现自己心不够静,为以后的人生埋下了许多伏笔。
- 城市小学毕业,父亲让我去学游泳,第一次去游泳馆,感受到了想象中城市的模样。
- 小学某次春节,看到一款水晶球,很喜欢,拿出压岁钱大概 50 元,买下,然后回去被骂了一顿。
- 初中,大概初二,因为发表一首诗在全国性杂志上,收到人生第一笔稿费,十分开心,老师问,你有自己保存一份那个杂志么?我:没有。
- …
- 高一,报名去一个 10 天的冬令营,那是第一次去北京,重新发现了自己活泼外放的一面。
- …
走过的路,往往决定着你的视野,影响着你的世界观。年少的我每走新途,心中往往是「哇,原来是这样子的?」或者「哇,原来还可以这样。」
所以,尽管内向,渐渐更愿意去体验美好新事物,而不因未知而退缩。
5
读过的书,是时间的厚度;遇到的人,是世界的深度;走过的路,是眼界的广度。
在此之后,如何重新对待自己呢?
- 现在更加珍惜自己身上独特的东西,更少受到别人影响而退让,因为他们是我的特质,而非我的羁绊。
- 捡起并爱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,而不管别人怎么看,因为我已经有足够的认知来判断是非对错。
- 更加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特质,而不要为了共鸣而躲藏个性,因为自己的特质才是我之所以是我的地方。
- 也时刻认知到自己是有可能错的那一方,因为重要的不是立场,而是证据,逻辑和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出发点。
江河湖海,星光日月,我是其中的一颗,与众不同,没什么不好意思哒!
2019.02.05 于洛杉矶
新春欢聚的第二天